新规下,冒特医奶粉,深圳一企业被罚1450万!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3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1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第五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其中,深圳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因使用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被警告并处罚1452.57万元。
这是一起固体饮料冒充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典型案例。
这些商家的套路都是基于消费者并不了解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与蛋白固体饮料之间的区别,混淆视听,以此来谋巨额利益。
但是如今这个套路行不通了。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规。
在此次新规中,明确了关于“固体饮料需要在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
“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
“固体饮料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不能使用文字或图案进行明示、暗示或强调产品适用于未成年人、老人、孕产妇、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等特定人群”等相关信息。
固体饮料是什么?
固体饮料/饮品指的是 “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等,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固体制品” 。
根据《固体饮料》(GB/T 29602-2013),记者了解到,固体饮料分为8类,包括果蔬固体饮料、蛋白固体饮料、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风味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和其他固体饮料。不同类别的固体饮料有着不同指标要求。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通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固体饮料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GB 71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对固体饮料的卫生指标提出要求:
根据GB 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对固体饮料蛋白质、水分、菌落总数、霉菌等提出了限量规定,以保障固体饮料产品的卫生质量。
固体饮料如果微生物超标,将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市场对固体饮料卫生质量逐步提高要求,侧面也反映了固体饮料市场的逐渐火热。各类代餐、蛋白饮品等受到了很多市场的欢迎。
固体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
近年来,固体饮料行业市场快速增长。2017至2020年期间,规模以上固体饮料制造企业销售额从645亿元增至720亿元。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固体饮料工业起步虽晚,但近几十年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但与此同时,固体饮料行业发展也出现了部分行业乱象,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固体饮料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是部分行业人对固体饮料的玩笑总结,显示出固体饮料行业的发展不规范问题。近年来,部分标注“特医食品”实为“固体饮料”的产品被媒体曝光,给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一套生产管理标准,使产品原料专业化、系列化,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意在规范市场,为固体饮料的蓬勃发展建立好合规的市场环境。
因而固体饮料市场想要发展,合规是最基本要求。固体饮料产品想要进入市场,进行严格检测,对标签进行严格规范,才能避免日益严厉的重罚。
注意:普通人如何避免陷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的骗局呢?
固体饮料生产门槛较低,获得生产许可资质相对容易。而特医食品需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严格监管,与特医食品相比,含乳固体饮料对营养成分的限量比较宽泛,仅对蛋白质含量做了基本要求。
在购买特医食品时,应该多注意看产品名称。产品标签上标示的产品名称应为产品注册批准的名称,如×××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氨基酸配方食品(粉)等。
同时,也可以看适宜人群。合法正规产品标签中应明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